高级网络技术笔记(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2024-06-21

计算机网络自学笔记:选路算法

路由算法,又名选路算法,可以根据多个特性来加以区分。算法的目的是找到一条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好”路径(即具有最低费用的路径)。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也叫做最大流量演算法,其被距离向量协议作为一个算法,如RIP、BGP、ISO IDRP、NOVELL IPX。使用这个算法的路由器必须掌握这个距离表(它是一个一维排列-“一个向量”),它告诉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远和最近距离。

添加内网选路规则 在路由器管理界面,点击传输控制——流量均衡——策略选路,添加规则指定访问内部网0.0.0/24的数据从WAN1口转发。

R2 每个自治系统使用相同的AS内部路由选路算法是必要的吗?为什么?R2 考虑图4-37。从D中的初始表开始,假设D收到来自A的下面的通告:D中的表会改变吗?如果是,怎样变化?R2 比较RIP和OSPF使用的通告。R2 填空:RIP通告通常宣称到各目的地的跳数。

不要一开始就发送大量的数据,先探测一下网络的拥塞程度,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 2)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算法,让拥塞窗口缓慢增长,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 RTT 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 cwnd 加 1 ,而不是加倍,这样拥塞窗口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网络协议 面向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 源路径选择网桥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源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假定每个发送站知道所发送的帧是送往本地局域网还是送往别的局域网。当送往不同的局域网时,则将目的地址的高位置1,且在帧格式的头内包括该帧传递的确切路径。

计算机网络自学笔记:TCP

TCP连接时是三次握手,那么两次握手可行吗? 在《计算机网络》中是这样解释的: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

因为TCP使用累计确认,所以接收方不向发送方发回否定确认,而是对最后一个正确接收报文段进行重复确认(即产生一个冗余ACK) 如果TCP发送方接收到对相同报文段的3个冗余ACK.它就认为跟在这个已被确认过3次的报文段之后的报文段已经丢失。

在计算机网络的世界里,TCP的流量与拥塞控制是确保高效通信的关键。当网络资源需求超过供应,性能便会下滑,此时,需要一种平衡策略来应对。这就好比在拥挤的道路上驾驶,必须谨慎调整车速,以确保整体流畅。理解两者之别 拥塞控制,如同全局的交通调度,旨在防止过多的数据涌入网络,导致整体性能受阻。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体系结构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是:osi的上三层对应tcp的应用层,传输层与网络层是一一对应的。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网工必看】Netconf协议学习笔记(一)

深入探索Netconf协议:网络设备管理的XML力量 Netconf,作为网络设备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以XML和RPC技术为核心,旨在简化配置过程,减少人为错误,提升网络设备的升级效率和扩展性。这个协议的亮点在于它的保护锁定机制,允许直接操作配置,且通过SSH安全传输,为网络管理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性。

NETCONF是一个对于安装、操作和删除网络设备配置的标准,而YANG用于对配置和网络元素的状态数据进行建模。YANG把数据定义结构化为树形结构,并提供了很多模型特征,包括可扩展型的系统,正式分离(formal separation)状态、配置数据和语法语义限制等。

在OpenDaylight(ODL)中,负责与物理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组件是南向接口(Southbound Interface),具体通过实现如OpenFlow、NETCONF等协议来完成这一任务。首先,我们来明确答案。在ODL的架构中,南向接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与网络设备进行直接交互。

Netconf采用XML作为配置数据和协议消息内容的数据编码方式,采用基于TCP的SSHv2进行传送,以RPC方式实现操作和控制。XML可以表达复杂、具有内在逻辑、模型化的管理对象,如端口、协议、业务以及之间的关系等,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对象标准化;采用SSHv2传送方式,可靠性、安全性、交互性较好。二者主要对比差异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硬件、软件、协议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硬件共享技术硬件共享技术可以实现超算和云计算功能,这意味着数据处理主要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进行,与网络无关。

2、虚拟互联网络的产生:实际的计算机网络错综复杂;物理设备通过使用IP协议,屏蔽了物理网络之间的差异;当网络中主机使用IP协议连接时,无需关注网络细节,于是形成了虚拟网络。IP协议使得复杂的实际网络变为一个虚拟互联的网络;并且解决了在虚拟网络中数据报传输路径的问题。

3、计算机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由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公共/专用网络等分类构建。TCP/IP协议栈与OSI模型虽有异同,但各自独立运作,使得网络设计更为灵活。衡量网络性能,我们关注速率(比特/秒,bps)和时延,包括发送、传播、排队、处理和往返时间(RTT)等关键参数。

计算机网络笔记——数据链路层(停等协议、GBN、SR)

SR协议可以说是GBN的plus版本,在GBN的基础上改回每一个帧都要确认的机制,解决了累计确认只接收顺序帧的弊端只需要重发错误帧。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点对点的,而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方收不下就不回复确认。(确认帧)传输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端给发送端一一个窗口公告。

Point-to-Point Protocal——PPP点到点。Ethernet——以太网。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al——高级链路控制协议。Frame Relay——帧中继。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有些情况下数据链路层需要向上层的网络层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也就是发送端发送什么,对应的接收端就必须接收什么。我们通过可靠传输协议来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有三种,停止等待协议SW、回退N步协议GBN、选择重传协议SR。 可靠传输协议就是要在不可靠的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道,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数据链路。 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网络层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一条链路从一个结点向另一个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相邻结点传送数据报。